计算机学院2024
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正文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职业技术教育(信息技术)
发布时间:2024-04-03 发布者: 浏览次数: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职业技术教育(信息技术)【045120】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从事信息技 术类相关课程教学的高素质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

具体培养目标为: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扎实的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基础,了解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法律法规。

  3.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胜任并能创造性地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工作。

  4.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实践问题。

  5.具有较强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能力,能有效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和资源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育教学工作。

  6.具有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7.能较为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报考人员前置专业应与本专业 领域一致或密切相关。

、学习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基本修业年限(学制)为2年,在校最长修业年限为4年。

、培养方式

  1.研究生培养重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注重协同育人。建立由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相结合的“双师型”导师组,实行“学业导师、职业导师、行业导师”三导师制。校外指导教师应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行业企业人员。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实践和研究工作。重点培养学生研究和解决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研究生实践研究训练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学术组会制度。学术组会的形式分为研究 小组组会和方向大组组会,原则上每两周召开一次,可采取线下或线下+线上同步的方式召开。全部在读研究生均需参加组会,每学期需参加组会8次,并做主题汇报4次。组会的研讨内容分为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汇报、专业文献学习汇报、实验或课题研究汇报、论文进展汇报,头脑风暴式自由讨论等。导师通过开展定期组会活动对研究生进行常规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和指导,培养学生归纳文献的能力、锻炼学生学术质疑的本领、提高学生对科研的严谨态度、学术兴趣、学术道德等。

3.每学年应开设不少于4次的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研究生在读期间应积极参加学术活动,选听不少于5次的学术报告,并提交学术活动考核表,其中至少3次为本专业学术报告。研究生学术活动环节应于第3学期末前完成。

4.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教育实践研究,培养独立的科研能力,硕士研究生科研成果须达到《长春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子工作细则》中规定的相关成果要求,方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必修课、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五个模块。 总学分不少于44学分,其中课程学习33学分,实践教学11学分。

undefined


2.培养计划

研究生入学3个月内要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要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文献阅读、创新与实践培养、学位论文工作等内容做详细规划。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补修至少3门教师教育类课程,不计学分。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补修至少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补修课程可采用与本科随读的方式进行。

3.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教学方式:课程教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教学应贯彻产教结合、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工学结合的原则,以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为重点,注重培养将新 技术新设备等生产资源和企业文化转化为课程与教学资源的能力。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选择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小组合作等适切的教学方式方法,注重探索应用 型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相结合的 混合式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实践与反思。

考核方式:根据本学科领域具体的课程性质来确定,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采取课程考试、课程论文、调查报告、教学设计、实践(实验)报告等多种评价方式,加强 过程性评价,注重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建立基于评价的课程与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实践教学的实施

实践教学须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内容,有完整的管理与评价制度,有序组织实施。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践和企业实践。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其中到中等职业学校和企业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三个月(尽可能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校内实训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教育见习应在第一学期完成,校内实训、行业企业调查应在第二学期进行,教育实习、企业实践应在第二学年完成,教育研习应贯穿于实践教学全过程。要有充足的实践实 训设施和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能切实保障实践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探索建设实践教学数字 化档案以及实践教学数字化管理系统。具体要求按照《长春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 学管理办法》执行。

(一)校内实训

校内实训通过开设实训课程和第二课堂活动来创设模拟实践环境,使学生了解教育教学工作,训练教育教学行为,塑造优良教师文化的过程。

校内实训课程开设《微格教学》《课例分析》2 门课程,总学时32 学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以及教学语言运用、板书、新媒体使用等模拟练习。

第二课堂开设““秉烛杯’未来好教师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和“教师教育专 题培训课程”,进一步强化学生教学技能训练。

““秉烛杯’未来好教师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 一般在第2学期举办,为期4 周。考核内容涵盖粉笔字、普通话、课件制作、教学设计、说课及试讲比赛等。学生须经过教学技能大赛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第3学期的教育实习。

“教师教育专题培训课程”学习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师范生免试认定改革有关 研修组织工作的通知》(教师厅函(2023)3号)的要求,依托教育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师范生线上教师教育专题培训免费课程”模块进行学习。学生必须在第4学期开学前完成40学时的在线学习任务,考核结果作为免试认定改革培养过程性考核的组成部分,考核合格方可参加教育类研究生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即中小学教师资格免试认定考核)。

(二)教育见习

教育见习的目的在于通过校内、外导师的协同指导,促进学生了解优秀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学习优秀教师的师德风范、教育教学方法,反思教育理论与教学原则,激发教育教学

工作和教育实践研究的兴趣,提升发现和分析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教育见习一般在第1学期进行,开展时间为4周。主要任务包括:

1.教学观摩。本科为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听课不少于8节,本科为非师范类专业或跨专业学生听课不少于12节,其中公开课听课次数不少于2 次;观摩主题班会活动不少于1次。

2.教研观摩。观摩学校教研活动不少于3次;观摩县区级以上教研活动不少于1次。参加教育管理专家或教学一线名师的专题报告会不少于2 次。

3.文化体验。体验和分析教师的工作和学校文化。

(三)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由学院统一组织,采取集中实习、顶岗实习的方式,并与所学专业培养目标相符。教育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校内、外双导师指导,帮助学生直接体验和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学习优秀教师的师德风范,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实践研究能力和教育实践创新能力。教育实习一般在第3学期进行,开展时间为一学期(16周)。教育实习主要任务包括:

1.教育实习准备。学院与实践基地共同开展入驻前的动员工作,向学生介绍实践基地状况、了解基地导师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基地学校教学进度,指导学生熟悉教村,开展备课、 撰写教案和试讲等。

2.专业教学实践。学生在校内、外双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开展专业教学实践工作,主要包括:进行课堂观摩,本科为师范类专业的学生每周听课不少于4节,本科为非师范类专业或跨专业学生不少于6 节;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开展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实习期间独立撰写教案并讲授新课不少于6节:参与辅导、作业批改、考试及阅卷等工作。校内导师可采用巡回指导和远程指导等多种方式和校外实践导师联 合开展讲评,讲评次数不少于2次。

3.班级管理实践。参加班级集体活动,了解学生和班级文化,熟悉班主任工作内容和流程,参与集体教育、个别教育以及家校社协同育人活动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真搜 集和分析相关教育案例;独立组织班级集体活动,如主题班会、报告会、团会、中队会、半日活动和游戏活动等,活动次数不少于2 次。

4.教学研究实践。学生应积极参加实践基地的教研活动。参加教研活动不少于6次。围 绕教育实践研究的主题,结合教育实践中的教育教学问题,开展教育反思。每月撰写教育实践反思报告不少于1篇。围绕学位论文的研究问题,收集相关实践案例、调研材料和参考 素材等,为撰写教育研习报告和学位论文做好充分准备。

(四)教育研习

教育研习应贯穿于实践教学全过程,在第1至第3学期开设,应与课程学习和论文撰写有机结合。教育研习的目的是通过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系统总结和反思,形成研究意识,掌捏研究方法,提高研究能力。

教育研习的主要任务是围绕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或教育实践研究的主题,开展教育调查研究、课堂观察研究等,并通过课堂实录、教育日志、教育教学案例等记录自己的反思与收获。学生在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期间,至少各撰写1份不少于3000字的教育研习报告。报告的形式可为调查研究报告、教学反思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报告内容一般应包括现状与问题、成因分析和改进建议等。

第1学期的教育研习可融合在教育见习过程中进行,以“职业学校课程开发、专业建设、 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应用”等为题,提交1份不少于3000字的教育调查报告。

第3学期的教育研习可融合在教育实习过程中进行,需提交1份不少于3000字的教学反思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

(五)行业企业调查

行业企业调查的主要任务是围绕企业生产实践中的问题或研究的主题,开展调查研究。行业企业调查一般在第2学期进行,开展时间为4周。学生在行业企业调查期间,围绕“企业生产过程与岗位能力专题调研”等主题,撰写1份不少于3000字的行业企业调查报告。报告内容一般应包括现状与问题、成因分析和改进建议等。

(六)企业实践

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企业实践可采取跟岗实践、技术培训等实践形式,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生产过程和岗位能力需求,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企业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并具备将企业生产资源和企业文化转化为课程与教学资源的意识和初步能力。企业实践一般在第4学期进行,开展时间为6周。

企业实践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了解本专业领域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等。实践结束后,学生须提交不少于3000字的企业实践报告,报告一般应包括实践目的、实践方式、实践内容、实践过程、实践收获、实践体会(含建议)等。

七、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一)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选题应与专业领域(方向)的培养目标相一致,论文选题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紧密联系职业技术教育实践,关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重要间题,致力于职业技术教育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教育实践的改进。

(二)开题报告和文献阅读报告

研究生一般应于第2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包括课题研究和写的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内容框架、撰写计划、核心观点和创新环节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要求每位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开题报告之前提交1份实践教学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要装入专业实践教学手册内进行存档。开题报告的撰写需按照《长春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求》 要求进行。

充分发挥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导师要尽早将本专业必读和选读经典文献目录发给学生,提出阅读和考核要求。经典文献的阅读力求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以课内阅读督促课外阅读。研究生文献研读情况要在学术组会活动中向导师做汇报,导师现场指导。要阅读的内容必须是与即将要做的论文密切相关的系列内容,由导师 组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后制定。要求研究生必须在第2学期期末之前提交2份书面文献阅读报 告,文献阅读报告要装入学位论文资格审查袋内进行存档。

(三)论文撰写

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应该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做阶段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的结构、思路和观点。学位论文应符合研究规范并凸显应用价值,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专题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告、行动研究报告、案例研究报告、课程开发方案等。论文正文部分字数不少于2万字,写作时间不少于1年。学位论文的撰写需按照《长春 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要求进行。

论文的指导教师采取“三导师”制,由校内导师、中等职业学校导师以及企业导师联合指导。研究生论文的选题由三导师共同研究确定,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全程参与指导,具体分 工如下:

1.校内导师(学业导师),负责论文学术性的把握和指导,重点指导理论层面的内容以及对论文结构、学术规范性方面的指导。

2.中等职业学校导师(职业导师),负责论文职业性方而的把握和指导,重点指导教学方面的内容以及职业教育领域的专业教学法、课程论以及案例教学等方面的指导。

3.企业导师(行业导师),负责论文专业性方而的把握和指导,重点指导专业技术、技能岗位方面的内容以及企业实践和行业知识方面的指导。

(四)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在研究生入学后第3学期进行,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及道德品质表现、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状况、课程学习情况、科研能力、学位论文撰写进展情况等。

中期考核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考核,成绩考核由各学院研究生秘书负责。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环节由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小组负责考核,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小组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学科划分设定,成员组成不少于5人,且都为高级职称,研究生导师可作为检查组成员,但不能作为组长。经小组讨论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获全体组员2/3及以上同意,即为通过。考核通过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预答辩、检测和送审阶段。中期考核需按照《长春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考核工作管理办法》要求进行。

(五)论文评阅和答辩

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按照《长春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认定与处理暂行办法》通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按照《长春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盲评检测实施办法》经过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答辩时间一般安排在第4学期五月末至六月初进行。论文答辩应从论文选题与综述、研究设计、论文的逻辑性和规范 性、工作量等方面重点考查论文是否使研究生受到了系统、完整的研究训练。论文评阅人和 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具有高级专 业技术职务的行业企业技术人员。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答辩 的具体要求详见《长春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六)毕业及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个人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全部培养环节,成绩 合格且取得规定学分,科研成果达到申请硕土学位的资格条件,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准予毕业;达到硕士学位授予要求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本培养方案自2023级研究生开始实施。

附录:主要参考书目和经典文献

1.必读书目;

[1]戴本博.外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2.

[3]任钟印主编.西方近代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加涅主编.教育技术学基础[M],张杰夫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5]杨开城.教学设计—一种技术学的视角[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6](英)艾森克,基恩认知心理学[N].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7]J*V· 邓普西主编.教学设计和技术的趋势与问题[M].第二版.王为杰等译.上海:华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8]乔纳森等著.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 一个建构主义者的视角[M].第二版.任友群,李 妍,施彬飞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9]蒯红权.模拟电路制作与调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10]朱运华.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11]刘景忠.切问而近思-近距离聆听职业教育真声音[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 版社,2010.

2.选读书目;

[1]何克抗.创造性思维理论-DC 模型的建构与论证[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10.

[2]刘彦生。西方创新思维方式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3]Thomas LFriedman. 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M].何帆,肖莹莹,郝正非译.长

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丹尼尔·平克.全新思维[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6]威廉,维尔斯曼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袁振国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7]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8]博德荣.教育信息处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9]唐培和.计算思维-计算学科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10]牛泽民.创新与创业[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3.经典文献:

[1]《职业技术教育》

[2]《教育信息化》

[3]《计算机教育》

[4]《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5]《教育技术与教育管理》

  版权所有:长春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学院

  联系我们: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长吉北线677号长春师范大学理科实验楼   130032

  技术支持:学校办公室创e工作室  信息化中心

微信扫一扫

长师计算机公众号